身心靈界的從業者

說起我和身心靈的緣分,當初是從心理諮商書籍開始看起的,後來朋友推薦一名靈性部落客,越看越有趣才一路跌坑。我很喜歡這名部落客對生活細緻的觀察和獨特的見解,無論在無形界中體驗了甚麼,總是能將醒悟落實於物質界的人生,用行動證明「自我察覺+行動」的重要性。

我當時想,有在修心的人果然不一樣。心越清明,感知越靈敏,自然能接收更多維度的訊息。身心靈界的老師們想必得嚴格修練心性,才能保持這份能力並持續提供服務吧。出於好奇,我追蹤了不少身心靈從業者,四處潛水觀摩爬文,觀察幾年下來驚訝地發現──穩定並且持續修心的老師,比我想像中少很多。

很多老師的初衷是助人,初期文章呈現出清新開放的氛圍,但隨著追蹤粉絲往上飆升,便開始浮現金錢議題、權威議題、討好與得失心等等狀況。

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功課,沒有人能完美;但當察覺自身狀態不太對的時候,暫停服務、把自己狀態調整好,是很基本的職業道德。畢竟身心靈服務大多牽扯到能量,而能量又和心態有關;只要起心動念稍有偏差,就很容易歪斜到其他頻道,對所有參與其中的人(包括老師本人)造成影響。

可是要停下來、承認自己有狀況,對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。於是我看到更多的情形是,老師變本加厲得誇飾虛浮,以求收攏更多人氣、強化同溫層,氣場變得封閉淤塞。文章內容雖然持續談論著光與愛,但字句的能量隱晦地透露出對他人的不屑以及與同業較勁的意味,跟初期開業狀態大相逕庭。可惜了啊。

----

還有另一種狀態是,老師很急著幫助世界,就算身心狀態不好(生病、情緒低落)還是硬拖著自己提供服務。這類型的老師通常有自我價值感低落的議題,必須從不斷的付出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,渴望從他人的贊同和回饋中得到一些安慰,認為自己不值得休息。

身為一個二號人,我注意到自己身上也有類似的特質──喜歡藉由付出,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。當我不自覺想要把身上很多很多的愛跟資源灑出去時(散財童子上身),我會趕快打住,摸摸胸口自問:「我現在是不是很浮躁?我是不是很渴望被支持,因此不斷地灑錢出去,以求他人注目?」這就需要有意識地自我介入、反覆提醒。

過度付出是我們家的老毛病,乍聽之下好像是老好人,但背後深深的不安全感、想藉由付出去控制些甚麼的自卑,才是靈魂深處的創傷。這個課題治好的話,我們就差不多可以回家啦。

----

話說回來,狀態不穩定的老師後來大多運勢流光光、生病破財,只得趕快暫停服務先回來顧好自己。

其實這樣也好,至少不必等到清算時賠到脫褲、被業力帳單嚇死。那種大爆棚,可不是暫時歇業就能了事的,得在來世(甚至好幾世)分期付款。在這世就爆出問題,至少還能趕快重打地基,回來審視自己的心態。

這個世代有能力的人不少,但願意好好保養的還是在少數;如果有在長期發摟寵物溝通、通靈或塔羅牌的人,應該會發現常常突然冒出一批很有能力的老師,大紅沒多久後又銷聲匿跡,真正能長久待在市場上的沒幾個。

看多了就覺得,還是回來好好照顧自己吧。一個狀態穩定的人,能量場會是堅固又有彈性的,很流暢地擴張出去,和身邊的人們產生交流。光是這樣,就能自然而然影響著四周的人。

這跟通靈能力無關,而是心態是否穩健。當一個人能夠穩定支撐著自己,就像是波瀾四起的小水塘裡,安穩坐立的一顆小石頭。或許一顆小石頭無法馬上改變池塘內正在發生的暴風雨,但長在石頭旁邊的水草,晃動幅度確實減小了;有些聰明的小魚,也在他的後面避避風頭。

但小石頭甚麼都沒做,他只是專心地當顆石頭。

見狀後,越來越多顆石頭加入了小石頭的陣營;然後池塘裡的水波就漸漸停了,恢復成原本的模樣。

有時候我們會怨嘆自己不夠特殊、缺乏號召力,因此沒辦法幫上更多忙;但其實我們需要做的,只是當好一顆能夠穩住自己的石頭。專心面對每個當下,好好接住自己的焦慮與不安,就是在發揮每個人最大的影響力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