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完成為期兩週的集訓(大字躺下)。
若要我形容,這兩週就像上山進修,成日在瀑布下打坐,承受巨量水柱的衝擊。腦汁快被榨乾,真是累死了!總之,今天總算可以下山,暫時返俗。
----
在進修的這段日子,我邊寫筆記,邊思考自己生命中的各種關係。
說真的,想到有些關係,我還是會感到委屈和憤恨不平。都梳理好多年了,卻還是時不時浮出情緒,應該是有哪個地方卡住了,才會持續的鑽牛角尖吧?
我敲敲家中的指導靈,想聽聽祂們的看法。
祂們從小看我長大,手邊也存有各種事件的紀錄。為了講求客觀與中立,通常每個事件會有至少三種以上視角切入的版本,以供之後新來的指導靈審閱;同時也會存檔在宇宙紀錄中,作為靈魂長老或靈魂督導的參考資料。
我沒有權限翻閱這些紀錄,只能透過口頭詢問,或是在祂們的允許下閱讀部分檔案。
說真的,我覺得有時候指導靈比自家靈魂還客觀。當然,祂們也不是隨問隨到,通常會確認我盡力了,並且真心有意接納其他建議和看法時,才稍微開金口。
指導靈翻翻資料:「確定要聽嗎?我們是不會偏頗任何人的。」這位指導靈是類似靈性導師的角色,講話一針見血
我咬牙:「對啦,我已經調適好心情、做好被戳戳的準備了。」
指導靈闔上資料夾:「好,你今天想討論甚麼?」
我:「我不知該如何跨越,在某些關係裡受的傷?雖然透過持續整理自己,一些急性激烈的傷口已經漸漸好轉,但偶爾在夜深人靜或狀態不好時,還是會突然感到十分氣憤。以母親的關係為例,我會一直卡在,為甚麼她無法承認自己的行為並且道歉?我要的只是一個道歉。如果有了這個道歉,我就可以放下很多。更糟糕的是,我往往得不到我需要的道歉,還被要求體諒對方的難處。我在很多其他的人際關係,也是面臨類似的困境。」
指導靈:「我們先談談你的痛苦。你會痛苦,是因為你有期待。你認為別人應該是某個樣子,但他們不是,而且跟你的預期有極大落差。你不想接受這件事,因此一直在找理由,試圖合理化對方的行為,以維持你內在的平衡。
當你努力找理由,事實卻一再不如預期時,肯定會遭受打擊、陷入困境。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:你是否能放下預期,接受對方就是這個模樣?還是你要繼續催眠自己,繼續尋找理由?
你持續的鑽牛角尖、感到痛苦、走不出來,並不是源自於對方所做的事,而是因為你心中始終懷有期待。你有勇氣接受現實,接受內心的失望,放下你的期待嗎?這是你需要思考的。」
---
「接下來我們再談談,你內心懷有的期待。孩子愛著父母,也希望被父母所愛,這是與生俱來的天性。要孩子承認 "父母可能不愛我" 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,於是孩子選擇持續的期待、等待父母回應。然而事實上,你的父母也在等待著他們父母的回應。當他們得不到自身父母的回應時,便將這份期待放在另一半和孩子的身上,於是孩子反而變成了父母的角色。
也就是說,你的父母對你也懷有期待。他們期望你照顧他們的失落。他們無法給予你,他們從未擁有的東西。這個邏輯可以推展到其他形式的人際關係上。
我們把焦點拉回你的身上吧。懷抱這些期待,對你而言有甚麼好處呢?明明你的內心因此痛苦著,卻還是繼續緊握著這些期待。想必他們帶給你一些好處吧。」
我想了想,艱難的承認:「承認對方和預期有所落差,帶給我很大的壓力。如果對方不如我預期的體貼、公正、明理......我願意繼續和他來往嗎?我可以接受他原本的樣貌嗎?放下這份期待,是否意味著這段關係的結束?懷有期待、懷有一個理想的形象,可以讓我繼續保持連結,而不需要面對 "可能結束" 的壓力和痛苦。」
指導靈溫柔的說:「嗯,聽起來對你而言,這些是很珍貴而不能輕易失去的關係。即使感到矛盾痛苦,你還是想保住他們。
不過在這樣的關係裡,你有辦法做真實的自己嗎?對方可以做真實的自己嗎?別忘了,當你期待別人成為某個樣子時,別人也期待你去符合他們的想像。這樣還是真實的關係嗎?」
「當雙方各自懷抱著預設立場,進入一段關係,你們只能看到自身的投射和想像,而非對方真實的樣貌。當你在抱怨,對方為甚麼不道歉;對方埋怨,你為甚麼不體貼時,其實你們已經陷入了『權力的較量』──你們正在拉鋸,這段關係誰說得算;誰的立場,比較有道理。簡單來說,你要先梳順我的毛,我才要繼續和你來往。關係之中,只要有一方感到委屈不滿,就沒人贏得任何東西。這種較量,就是雙輸。」
我:「那祢認為,健康的關係是甚麼模樣?」
指導靈平靜地說:「接受別人有別人的樣子,你也有你自己的模樣。至於能不能和平相處,取決於能否找出雙方都自在的相處模式。找不到的話,保持距離也很好。畢竟世上百種人,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建立關係。無須怨懟、無須自我檢討,你只是知道『這個人和我不適合』。就這麼簡單而已。
別忘了,當你千方百計地想要為每件事找到理由,那也是一種控制欲。」
我無奈地說:「好像被唸了一頓,又好像得到安慰。這感覺真是複雜。」
指導靈聳肩:「我只是提供我的想法,妳不一定要全盤接收。其他指導靈也會有祂們的見解,妳可以多方參考。
我個人的見解是,成年人關係的建立是一種選擇,而不是一種必須。就連親子關係都是如此。妳已經長大了,可以把小時候的自己愛回來,並且和父母建立平等的關係。如果你們的相處並不平等,那就拉開距離。妳可以隔著距離繼續愛他們,或者是不愛。這都是沒問題的。」
「尊重妳自己的感覺,也允許別人有他們的感受;放下對別人的期待,勇敢接受妳的悲傷和失望,這樣就足夠了。在人類短短的壽命當中,能夠意識到維持關係不需要感到任何委屈,那妳也算是突破靈魂原本的限制了。勇敢的去愛,以及勇敢的選擇不愛吧!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