唸荷蘭文。打包。唸荷蘭文。打包。
最近每天的生活大概都是這樣,忙得團團轉;新家家具什麼的就算了,等入住後再說。偶爾中途還穿插衝出來的靈魂創傷,要趕緊停下手邊事物,專注療癒。
昨天,我還在夢中寫了一整晚的荷蘭文練習題!(崩潰)
早晨我賴在床上,深呼吸吐氣,調整一下心情。
突然手機響了,我才電光火石的想起來:「啊啊啊啊,我早上和別人約了會議!」
趕緊打開Teams向對方致歉,迅速討論了幾個重點;關上筆電後,喝杯咖啡再繼續打包。
團隊:「對於剛剛發生的一切,你有什麼感覺?」
我邊塞衣服邊說:「很不好意思呀。但我現在更煩惱衣服要怎麼裝箱?」
我自己講完後,愣了愣。
平常的我很容易對失誤耿耿於懷,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攻擊與貶低,覺得自己怎麼這麼蠢,連簡單的事都做不好?
不過今天好像就,淡淡的過去了,沒有太多糾結。
我想了想說:「因為有更重要的任務在身,所以對於不小心支線漏球,反而沒這麼介意了。我能夠就事論事,省下內耗。」
指導靈:「那你之前(指過勞時期)的主任務是什麼?」
我思索:「我之前的重心是放在工作上,照顧自己放第二順位。壓力爆表的時候,我會忽略身體的需求,因為我認為工作才是最重要的!」那時候我只要工作犯點小錯,就會揪著自己釘到爆。
「我現在的優先次序變成,先忙完自己的事(搬家、荷蘭文),再考慮別人的事(工作)。
如果考試結果不佳或搬家不順利,我應該也會耿耿於懷😅」
指導靈:「嗯,因為你的特質是非常有衝勁的,只要認定某件事很重要,就會拚命去做。但你要特別注意的是『得失心』。當你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某件事上,卻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果時,你會非常的生氣和自責,甚至惱羞成怒。
你覺得,這是為什麼?」
我:「噢...看到不如預期結果,我好像會覺得之前的努力都被否定了。我好像沒辦法看到自己在過程中的付出。」
說到這裡,我想起一些童年的畫面,像是必須拿出好成績,才能證明有乖乖唸書。成績決定了一切、結果比過程還重要,所以我總是很不耐煩的想要趕快拿到分數、聽到讚美,去確認我的努力是有價值的。
簡單來說,我沒有辦法在行動的過程中,感受到自己的價值。
----
指導靈:「這時候,我們會建議你靜下來,仔細想想,自己行動的初衷是什麼?
比如說,努力唸荷蘭文,是為了擁有穩定的簽證;買房子,就不必再擔心房東趕人或漲租。你行動的初衷是『安全感』,唸書和搬家都只是衍生的行為。
那麼,在執行的過程中,你就更要時時刻刻注意『現在的自己是否感到安全』。
你受到哪些刺激,會過度緊繃?你需要什麼事物,才能感到安心?
如果把成功通過考試、順利搬家當成目標,卻丟失了安全感,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嗎?
你的行為,應該要和初衷一致。
目標導向可以協助人們快速制定執行計畫,但請定期與起點校準,才不會越走越歪。
記住,初衷才是你的初心,也是真正價值的所在。當你想為自己做些什麼,起心動念的那刻,價值就正在產生了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