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跟最近的自己說辛苦了。
雖然
新家進度3%
案子進度5%
荷蘭文進度0%
但還是想跟自己說,辛苦了,你太努力了啦,休息一下。
----
我一直覺得「辛苦了」是要等事情有點成績了、可以稍微給出交代了,才有資格收到的一句話。
所以,我常常是憋著氣、撐到一個段落,才會覺得自己配得上「辛苦」兩個字。
但我這幾週想想,辛苦就是辛苦,不是嗎?辛苦是一個主觀而真實的感受,一個在過度用力後,所產生的疲憊感。
為什麼一定要累積出成績,才有資格感到辛苦呢?我想向誰交代,我有必要跟別人交代嗎?
回想起病假初期,我很努力的想要向別人證明,我真的生病了。我很怕別人不相信我,認為我在裝病。比起病痛本身,我更恐懼被他人質疑、不信任。
這次想到「辛苦」,也是類似的感覺。在進度緩慢的狀況下,我不曉得怎麼證明自己的辛苦?
「如果你夠努力、夠辛苦了,就會有個實質的成果啊。沒有成果就是不夠努力的意思,還不好好努力?」我發現我的腦袋裡有這樣的聲音。
換句話說,我只相信外在回饋,而不相信內在的感受。我習慣透過成績單、進度條、居家完整度......等等肉眼可見的東西,去驗證我的努力真實存在。如果我的付出無法被具象化,交出一些成績,那我不曉得該如何看待自己所花費的時間和感受?
如果在這個過程中,身體爆掉了,我會冒出一個想法:「你看,別人都不會爆掉,為什麼你會?真是沒本事又不努力的懶蟲。」
寫到這邊,突然覺得是家業吧。這不像是我的聲音。
------
我需要向別人證明和交代,才有資格去感覺嗎?
我一定要得到外界的許可,才能看到內在的需求嗎?
其實感覺這件事,應該是我清楚我的感覺,這樣就好了吧。
即使可能因為各種緣故沒辦法達到預期的進度,但行動的過程中,付出就在產生了,努力已經實踐了。
我可以看到並肯定自己的努力嗎?我可以疼惜自己的付出嗎?過度辛苦的時候,我能不能為自己停下來呢?
-----
「辛苦了,你太努力了啦,休息一下吧。」我對自己這樣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