諮商工具:如果人生是一本書

在近期幾次的諮商中,我陸續學到一些新工具。

我驚訝的發現,使用不同的工具,有時候像切換顯微鏡倍數,可以在微觀和宏觀之間切換;有時候是改變研究標的物,從觀察外表質地,變成測量聲波頻率。

諮商師就像是實驗室中的老前輩,協助我使用各式各樣的儀器,持續研究和觀察自己;回到家後若有餘力,我會快速把當日的"研究成果"記錄下來。

這和我之前學習到的療癒工具是完全不同的。可以接觸到這麼多的工具,我深感十分幸運又珍惜。

經過老師同意後,我會挑幾樣有感的工具,分享在這裡。

分享的目的,是希望協助大家探索自我;而我個人使用工具的心得,有緣(有閒)會再寫出來。

------

工具:#如果我的人生是一本書📗 ​


「如果我的人生是一本書,我會想為每個章節,下甚麼樣的標題?」


🖊畫一個時間軸,起點=0,末端=現在的歲數

🖊章節可隨意分段,沒有任何限制

🖊下標題時,請「從心而寫」。以你的角度出發,這個章節該怎麼命名比較好?

🖊勿客觀命名標題,如「小學、國中、高中」」就不是有效的命名方式


🌲寫完之後,試著介紹這本書。為甚麼會是這個標題?每個章節的內容大概是甚麼樣子?那時候,發生了甚麼事?

🌲過去的你遇到了哪些困難,選擇了甚麼生存機制?

🌲綜觀整個時間軸,你觀察到了甚麼?


💌貼心小提醒:介紹這本書時,建議可以錄音,或是向信任的第三者(ex. 能夠接住你的朋友、心理治療師)介紹。

在介紹的過程中,會有很多未察覺的想法浮上來,藉由錄音方式捕捉下來會有不錯的驚喜。有時候第三者的存在提供的不只是支持,也可能是不同的視角,協助你突破盲點、更加理解這本人生之書。

這個練習的目的是「回顧過去」。我和心理師花了一個小時以上,了解我怎麼看待這些過去,這些事情對我而言的意義是什麼,以及他們如何導致我成為現在的模樣。事實上,在前面的好幾次session,我們都是在透過不同的工具,去了解過去發生了什麼事。

在接下來的session中,我們會把焦點放在「想像未來」。基於對過去的了解,我希望未來長什麼樣子?這個之後再分享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