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這幾年學習療癒+靈界進修,開始可以用不同於小時候的視角,重新審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。每次回台灣,就是驗收、再整理,中間當然有很多痛苦的部分。
這類主題會比較沉重,想要保持輕盈的人,可以先滑過去了。
我想把這一個月的觀察寫下來,邊寫邊梳理思緒。文長。
---
我媽是家中唯一會大吼、情緒失控(發瘋)、打小孩的人。從小到大,我都認為她是家中最強勢+可怕的人。但最近我很訝異的發現,我家最強勢的,很可能是阿婆。
阿婆是客家人對"奶奶"的稱呼,也就是爸爸的母親。我家是祖孫三代同堂(屋),從小我已見過多次媽媽對阿婆開罵,阿婆沉默不回應的場面。所以我一直覺得,我媽是全家最恐怖的人。多次療癒的主題,也都是在處理母女議題。
直到這次回台,我在三不的情況下(不工作、不和媽媽單獨相處、不時差),居然面臨比前幾年還嚴重的精神潰堤,我開始覺得很奇怪。
我將身上的壓力分門別類,發現最大的壓力源是:我必須為這個家付出、犧牲、容忍。
即使生活習慣不同、嚴重睡眠不足、精神潰堤,我還是會覺得「為了親愛的家人必須忍。這是愛的表現」。不這樣做,就代表不愛家人了。
我這才意識到,過往回台會一直覺得很累、很生氣,並不是因為頂著時差工作,而是個人空間、精神界線不斷受到干擾。我需要踮著腳、屏著氣,才能勉強擁有自己的空間。
以及,我一回台灣就不斷跑出門聚會,並不是真的忙碌,而是我想逃避家中令人窒息的控制,所以刻意把行程塞滿了聚會。
這些都是以前沒發現的事,真令人訝異。
----
我發現這個「忍耐是愛的表現」的信念並不是我自己的,是別人強加的。而這條能量線的源頭,是阿婆。
能量的運作方式是這樣:阿婆→爸爸→媽媽→我&妹妹。
阿婆會把自己的壓力,全部丟到爸爸身上。爸爸無條件接收、媽媽看不下去,幫忙分攤。媽媽壓力爆炸,再對我和妹妹發脾氣。
我舉個例子。
年節將至,阿婆說要把所有紗窗紗門拆下來洗,才算乾淨。可是我爸媽都是上班族,根本沒時間。
阿婆:「那我就爬上去清。」
爸爸沉默一陣,說:「不要啦,你待會跌倒怎麼辦?」
阿婆:「不然誰要清?」
潛台詞就是,如果你們不照著我的話做,我就只好摔倒受傷給你們看了。阿婆已經快八十歲了,開過好幾次刀、有骨質疏鬆的問題,摔了大概就送急診吧。
這就是很典型的情勒。
類似的台詞還有「人老了甚麼都做不了,去死算了」、「叫你們都叫不動,還是我自己來做,跌死就算了」、「煮個飯都好辛苦,但還是要做啊」。只要不順她的意,她就會進入受害者的小劇場,覺得自己很可憐。
然而,當家人提出其他方案,像是叫外賣、請人打掃之類的,她會立刻拒絕。她就是要大家按照她的意思做,如果不聽從,她就自己來,然後受傷送醫就都是我們害的。
------
我發現,當阿婆固執提出要求時,胸口會射出一條能量線,緊緊纏住爸爸的喉嚨。爸爸講話會變得有點困難,一直咳嗽,然後媽媽也說不太出話。
最後,爸爸一定會按照阿婆的要求行事。如果任務太複雜,媽媽就跟著去分攤。
阿婆也會試圖控制我跟妹妹,當我們反抗時,爸媽會說:「阿婆老了,你就配合她一下。」
「阿婆每天煮飯,每天OOO(某件家事),很辛苦。你為甚麼要不聽話?」
「現在年輕人跟我們都不一樣了,難道都不會體諒老人家嗎?」
甚至是「為甚麼都我們在做,你們都不幫忙?」
簡單來說,就是要求小孩複製"被控制"的模式。因為阿婆都付出、犧牲、容忍這麼多了,小孩子也必須要這麼做,才是愛這個家。
雖然阿婆不會打小孩、大吼大叫,但她的情勒跟威脅一點都不遜色。這種控制,其實是非常強勢的。
我切換靈視,再次觀察家中的能量空間──乍看之下,好像都是爸媽的能量,但實際上拉高視角(切換廣角模式),會發現這些能量線都是按照阿婆的意思排列的。阿婆的能量凌駕於所有其他家庭成員之上,只是會用看起來很溫柔、委屈的方式提出要求。反而我和妹妹的能量蜷曲在書房一隅,時不時還要受到其他家人能量的侵犯和騷擾。
原來,言行舉止看起來強勢的人,不見得是真正的大魔王。
我突然明白,為甚麼我在人際互動上非常憎恨被情勒。對,我會用憎恨這個字,就是代表內心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厭惡感,甚至是攻擊性。
因為我在家已經受夠了,不想要在外部關係再承受任何委屈。
------
這幾天在家吃飯時,我意識到自己吃得很少,反而跟朋友外食時,可以吃得很多,而且完全不會脹氣。
我詢問身體,得到的答案是:「阿婆的料理有強烈的控制和委屈。『我很辛苦,所以你們都要聽我的話』、『這全部是為你們做的,你們要全部接收,不能拒絕』。簡單來說,就是『你接受了我的付出,就應該用臣服來償還』。
在家吃得越多,好像就虧欠對方越多,我們覺得很不舒服。吃飯應該是一件開心自然的事,而不是被人架著脖子威脅。」
「即使食材新鮮、物質營養足夠,但料理內都是沉甸甸的家業。老實說,這也是為甚麼阿婆無法不勞碌。除了失去個人價值,她也失去控制你們的管道了。怎麼會願意呢?
你爸媽早就習慣這種互動模式,那就是他們的課題了。但身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我們還是想和這種不健康的關係保持距離。我們喜歡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、自由意志,而不是成為別人的附屬品。」
身體的這番話讓我思考良多。
----
今天也和男友討論,或許下一趟回台灣就租房子吧。我在這次的返台之旅中,漸漸意識到,這間公寓並不是我的家。我只是個無權表達意見的客人。老實說這件事讓我有點難過,但這是事實。
內心有一塊對家人還是有不捨,擔心自己搬出去租屋,是不是會讓他們失望?他們是不是會覺得,我不愛他們?
這一塊之後再處理一下,但大方向上來說,我很確定以後回台灣需要製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。
以上,還只是單純討論家人間互動的部分。
其實這次也有看到很多祖先,擠在阿婆背後猙獰的說"我過不好,你們也別想過得好"、"女人就是要臣服,意見怎麼這麼多?"諸如此類,可怕的黑色家業。
回台灣就是一直整理這些東西。希望下次回來,可以跟祂們保持距離,真的是太可怕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