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荷蘭,又風風火火開始處理搬家事宜。忙碌了幾天,共打包了四個紙箱。
我對自己感到有些生氣:「為什麼效率這麼差?整天都花在打包上,卻只有這種成果,到底有沒有認真?」
這個生氣自責的情緒,同時引發了焦慮,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、不夠完美。
於是在焦慮之下,更用力的做事、做不好更加沮喪生氣,生氣又帶來更多的焦慮.....如此陷入惡性循環。
這真的是很典型的模式。
部分是靈魂議題,部分是源自原生家庭的創傷——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,都習慣透過內在的撕裂,逼自己做更多。
有時候那些自我譴責的聲音,會化成媽媽扭曲的臉,在我耳旁齜牙咧嘴的低吼;有時候是K很嚴厲的模樣,拚命封死內在的碎片,全部丟到地下室去。
之前就是這樣才burnout吧?
-----
辨認出那些是他人的聲音、靈魂的習慣後,現在的我,好像可以按下暫停鍵,安慰和鼓勵自己:
「我已經盡力而為了。謝謝自己的努力,我很棒。但我不需要一直透過努力,感受到存在的價值。我值得放慢步調,用舒服的速度過人生。」
努力,很好。
不努力,也很棒。
當我可以接納自己時,外面的雜音如何,好像也沒這麼重要了。
想到這邊,又可以心平氣和的繼續打包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