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司蛋糕

即使來到荷蘭,我發現自己的內建機制,還是不斷的工作與忙碌。不工作的時候,我忙著承擔生活中的其他責任;不生活的時候,我忙著工作。

我一直以為換個環境,忙到停不下來的毛病會稍微緩解,直到近年發現,這個機制是來自我過去三十多年來累積的生命印痕,並非換個環境就能輕易去除。

這個印痕,來自我從小受過的教育、社會期待、甚至是整個台灣的集體意識。這是一股很強大的扭力,我總是在不知不覺間,被推回原來的道路。直到累了、情緒暴躁了,才發現——啊,我又不小心逼自己過頭了。

---

今天下午,我刻意兩手空空的出門散步,欣賞綠地,看著咖啡廳服務生把音樂開到最大,以及在酒吧談笑的人們。我離他們好像很近,又好像很遠。

轉進小巷避開人群,來到最喜歡的蛋糕店,成功買到店內最後一塊起司蛋糕😌🍰♥️

我喜孜孜的捧著蛋糕,好想趕快品嚐。但接下來腦袋冒出一個聲音—是不是應該拿回家跟男友一起吃?

這個想法很奇妙。我並不是開心的分享,而是感覺「我不能獨享好東西,這樣太自私了」。

有一股很陳舊的能量,在我耳邊呢喃:「妳要照顧大家,把好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。妳不可以擁有自己的東西,這樣太自私了。妳要為妳的家族奉獻,這樣才是個勤儉持家的好女人。」

我意識到,我每次想要放鬆休息時,這個聲音就會出現。我不可以享受、不可以耍廢、不可以「什麼都不做」。

如果生活中出現一些不方便,這個聲音也會出現。「妳沒有事先規劃好、想清楚,才導致像是冰箱食材不夠、洗碗精沒了、衣服沒洗。都是妳的錯。」

----

我漸漸可以分辨出,這是祖先的聲音,而不是我的想法。

我淡淡地跟這個聲音說:「這是我走了20分鐘、穿越十幾條小巷,用自己賺的錢,買下來的蛋糕。我值得獨享他。」

然後打開盒子,叉子挖下去。噢買尬,超好吃。

祖先們不甘心地在外圍打轉,想要說些什麼;我大口大口的吃著起司蛋糕,根本沒時間理祂們,整個心思都被蛋糕的幸福填滿。

今天是陽光明媚的一天,我並不想要花力氣跟誰吵架,或是去普渡誰。

按下停止鍵,做自己喜歡的事,感覺真不錯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