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的動力

最近幾個朋友和我聊到轉職的事,有時會收到羨慕的眼光,覺得我總是充滿動力,勇於四處嘗試(?)

喔,這真是天大的誤會。我是那種每天只想躺在家,追個影集、煮幾餐好料就會心滿意足的人。舒適圈很素喜啊,能躺著有甚麼不好呢。不過翻開我的過往經歷,看起來確實不像個安分守己的人。就學時期類組變來變去、工作function到處跳、......對欸,到底是甚麼原因,讓這麼懶惰的我到處跑跳呢?

仔細想想,我人生的每個轉捩點,幾乎都是來自於感受到環境壓迫,所產生的一股強勁爆發力──這個環境無法再滿足我的需求了,我該怎麼做?我難道只能接受現狀,向命運低頭嗎?不,我不甘心。我不甘心人生受限,只能聽別人的指揮,我要自救。我會開始盤點手上資源、計算移動的成本、擬定新計畫、執行。走出舒適圈固然令人害怕,但束手就擒更是讓我難以忍受。簡單來說,促使我動起來的往往是「渴望擁有更多的選擇權」。

然而,這些行動也曾帶給我一些麻煩。以前其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甚麼,常常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,燒得面目全非。我因此對自己很生氣,為甚麼老是去到水深火熱的地方?為甚麼人生沒有正確答案,讓我可以看著照抄?但現在回頭看,這些跌撞的過程意義深遠,若未經過一番磕磕碰碰,我不會清楚自己適合甚麼路徑。經過幾年沉澱,當我感受到內心躁動時,會靜下來問自己幾個問題:

「我為甚麼想要改變?是逃避現狀,還是想清楚了?

如果是逃避的話,那之後很有可能遇到一樣的問題,要不要乾脆現在面對?還是說現況真的太糟糕,我得先逃到一個可以喘息的地方,才能繼續思考?

我該怎麼做,才能避免類似的限制條件再發生?新的環境可能會有哪些新的挑戰,我能不能接受?……」

我會問自己很多很多問題,近乎靈魂拷問的程度。直球對決,從實招來,直視內心的自卑恐懼與脆弱。我喜歡那種坦蕩蕩,絕對誠實的透徹感;即使過程可能不太舒服,但摸清自己的底細,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事。不過每個人心中多少有防衛機制,下意識繞開隱隱作痛的癥結點。如果覺得無法靠自己釐清這些問題,可以試試看職涯諮詢或是詢問身旁的朋友。

過去我為不斷變換的人生軌道感到不安,能不能就選一個領域定下來,不要這樣變來變去?我很急於找到屬於自己的社會座標,貼上標籤,穩穩坐著。可是事實上又不甘於人生只能這樣,到處跑動。自我矛盾多年後總算看開了,人明明可以活出很多種樣子,為甚麼一定要找出個定義?多嘗試幾種人生型態,有甚麼不好?得到社會大眾的理解固然能安撫生存焦慮,但很顯然真實的自我接納,才是大多數人正在苦惱的課題。

我們的需求會隨著不同人生階段而變化,如何誠實面對自我,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是每個人必經的課題。雖然醫療延長了人類壽命,但不必然延續活著的品質;若以70歲作為品質的終點線,想想人生好像也剩沒多久.......我是覺得既然都來到地球上了,就好好體驗,別太侷限了。啊,但無論如何,我的底線就是要吃得飽睡得好啦,沒有健康的身心靈,甚麼都免談。

吃好睡好心情好,才會有改變的動力啊!(居然是這個結論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