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說前幾天一場面試,讓他灰心喪志,覺得自己一無是處。我聽了覺得很奇怪,這位朋友工作能力很好、反應極快,我反而覺得他要緩緩工作狂的毛病,才不會讓身體又超載。
深入了解後,才知道面試官是他以前的老東家。對方抓緊機會把他大力羞辱了一番,問了很多艱深的技術問題(但朋友根本不是技術職),甚至說出:「這個位子只需要一隻猴子。你連猴子都不如。」這樣的話。
這件事發生在歐洲。真是不可思議。
----
旁觀者清,一聽就知道公司有問題(還是有名的大公司呢),但當事者就是無法自拔地陷入自暴自棄的漩渦中。我跟朋友說,先深呼吸吐氣,我們來分析一下現狀。
這個產業硬實力的需求是甚麼?
在這些硬實力清單中,公司重視的優先次序是甚麼?
他所申請的職位,硬實力是剛需還是nice-to-have?
一個一個列點,客觀思考。如果覺得崩潰到無法客觀,找同產業的朋友聊聊,請他們給你公正的建議。了解市場的需求是甚麼,自己有甚麼條件,才能客觀評估情勢。
有短缺的地方,慢慢補上就好;有優勢的地方,就盡量發揮表現。社會分工本來就是這樣,講求「比較利益」,做自己擅長的事,而不是拿著不擅長的事鞭打自己。
後來又聊了軟實力、Culture fit的重要性以及求職的目標,朋友總算放鬆下來,說覺得好多了。
----
按照朋友的聰明才智,分析就業市場其實是很簡單的事;這個面試官的失格,也是顯而易見的。即使如此,為甚麼我們還是會腦袋當機,陷入自暴自棄之中?
因為心受傷了。
當我們受傷的時候,很難客觀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,只好本能強加許多主觀解析,去避免下次再受傷。比如,我不夠優秀才被羞辱,所以我要努力變得更加強大。當我足夠強大時,就不會受傷了。
但事實上,從來就不是實力的問題。對方一開始就帶著偏見濾鏡,給出來的評論自然是滿滿惡意。可是身為當事人很難用客觀的角度解析這件事,只好不斷跳針自責。
於是我們變得異常積極進取,想辦法讓自己長大,殊不知勤奮的背後滿是傷痕與恐懼。當遇到無法克服的難關(ex. 無法講理的雞掰人),就很容易再次觸動傷口,變得一蹶不振。
------
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加倍努力,而是停下來,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。
你已經很努力了,你已經夠好了。
你會覺得甚麼都不順,累得生不如死,是因為拖著一堆尚未癒合的傷口,拚命橫衝直撞。
肉體的傷顯而易見,心裡的傷卻往往被忽略。如果不曉得怎麼處理心理的傷,可以和信賴的朋友聊聊天、閱讀相關書籍,或是找諮商師聊聊天。網路時代的好處,就是免費資源很多;可以邊看邊想,慢慢去篩選適合自己的管道。
每個傷疤都是我們努力想活下來的證據,值得被好好對待。希望我們都能溫柔對待自己的傷口,成為更完整的自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