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以前對體罰的想法是:「小孩調皮講不聽、超失控,那也只能打罵管教了。不然怎麼辦。」尤其是在捷運之類的公眾場合目睹小孩暴走的時候,這個想法更鮮明,但隨著近年注意自己的情緒起伏,我觀察到每當出現體罰想法時,背後真正意念其實是:「拜託用任何方式關掉哭鬧的噪音。」而那些直接在捷運上打罵孩子的父母,意念則是:「快閉嘴,你讓我在公共場合好丟臉!」
老實說,出現體罰意念的當下,我根本是在發洩怒氣而已,而那些出言恐嚇孩子的父母,也差不瞭多少。
所以說,體罰到底是在教育小孩,還是在發洩大人失控的情緒?若體罰真的是為了孩子好,那為甚麼我觀察到大人的情緒是暴走的?
--
若體罰是一種教育,孩子從中學到了甚麼?
我回想小時候,補習班還會打手心的年代,體罰給我的感覺是憤怒、恐懼、還有反抗。雖然我成績好到不會被打,但我對於大人可以利用優勢(身體力氣、輩分)處置小孩,感到非常憤怒。有些被處罰的同學很不甘心,覺得長大有力氣後要打回去;有的同學個性變得畏縮、沒自信,連表達自己意見都會口吃。
以我當年小孩視角觀察,體罰除了帶來負面效果,並沒有讓我心甘情願學習到什麼。
我唯一的領悟可能是,暴力可以有效壓制別人。以後遇到受不瞭的事情,我也要暴力。
無論以成年或幼年的角度看體罰這件事,我都覺得只帶來傷害憤怒和扭曲的信念,而不是教育。
--
我是近年才發現,原來自己是在家暴環境下長大的。
我過去一直認為父母打孩子是很正常的,因為打了才會乖啊。直到成年後閱讀越來越多資訊,才發現自己的童年確實充滿著暴力──言語暴力、情緒暴力、甚至是肢體暴力。我沒有被打到尿失禁,但母親銳利的怒氣常常嚇得我解離,講話都支離破碎;只要母親一回家,我就緊張兮兮,擔心她情緒是否穩定;她呼喚我一聲,我就得趕快做出反應,以免被辱罵。
媽媽說,每家人都會這樣管教小孩,她已經算是很自由民主的了。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我,從來沒有質疑過體罰。幼年時期建立的扭曲信念,往往要花特別多功夫才能矯正。
雖然成年後和家人關係還不錯,但童年的傷口我至今還跨不過去。有句話是這麼說的:「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。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。
---
父母也是人,一定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。因此學習面對、處理自己的情緒,是準備好當父母很重要的一課。如何疏導自己暴走的能量?當感受到自己失控了,有沒有應急措施,避免傷及無辜?
再怎麼說都是大人了,應該要比剛來世界的生命更成熟面對情緒,給孩子做個榜樣。不然就變成兩個嬰兒在哭鬧,比誰會鬧了。
今天是 #國際不打小孩日 ,希望每多一個成熟的大人,都能讓這個世界多一個快樂的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