躲起來的習慣

前幾天朋友問,難道天沐森森要變職場版了嗎?

我愣了一下,想說自己平常就還蠻愛聊職場事的,有什麼違和感嗎?

後來翻一翻部落格,才發現,哇,這一年寫了好多其他的主題,反而很少談職場的事。其實職場是我受過最多傷、最容易觸發創傷的所在,有滿滿的血淚。

但大概就是因為有太多的私人情感在裡面,所以想慢慢整理,用客觀一點的方式,紀錄自己走過了什麼。看著滿滿的草稿夾,裡面幾乎有九成都是職場文,我發現有好幾篇都和「逞強、無法放過自己」有關;再過幾個月,才意識到逞強的背後有「害怕被傷害」;然後再過幾週,才了解害怕被傷害的我,其實「渴望歸屬感」。

好像就是這樣一層一層剝著,越來越接近核心。

可是我真的摸到核心了嗎?會不會之後過幾個月,又有什麼新發現?其實我也不確定,因為當創傷浮現時,真是難以清明的分門別類。有時候情緒衝出來,又退回了第一層的「逞強、無法放過自己」,或是所有的感覺都混在一起了,於是需要休息一段時間,才能慢慢回到原本的深度。

------

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,我會告訴自己:這麼多鬼打牆的草稿,應該整理出一個脈絡,才能發布。但實際上,有時候錯過書寫的fu,就不想繼續寫了。於是草稿夾越積越多。

我突然發現,其實我很擔心,讓別人看到混亂的自己。

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,我都喜歡整整齊齊地呈現出自己。負面情緒也好,創傷經驗也罷,總之就是得梳理得乾乾淨淨才能見人。

一方面是不希望自己的混亂,造成別人困擾;另一方面是擔心,自己的脆弱被他人攻擊。比如當我心理很脆弱時,聽到別人說:「不要想這麼多,就沒事了。」「現在年輕人抗壓性好差。」,我可能會直接爆炸。或是反過來,當我狀態很焦慮,巴著別人一直問話、嘗試理出頭緒時,我也會出現「麻煩到別人了」的愧疚感。

於是「躲起來」成為我的解方。躲起來讓我有種安全感──我不會傷害到別人,別人也不會傷害到我。

等到我把混亂的內在處理到一個段落,就會願意探出頭見人。去找助人者,去找朋友,去找親密的人聊聊。

----

這也造成一個有趣的現象,就是大部分的朋友,都認為我非常理性與堅強,但實際上的我非常感性又脆弱。

因為即使在描述著創傷的經歷,我依然保持著有條有理,朋友們都說,很難想像經歷過這麼恐怖的事情,為甚麼我還能冷靜地說出來。

有幾次,我嘗試不顧形象地崩潰,結果朋友說,看起來好像只有「一點點崩潰」。這才發現,原來「克制流露情感」可能是內建的防衛機制,無法用大腦意志控制。

朋友曾經這樣說:「過去這十年來,我都以為你很堅強,直到今天才知道,其實你只是面癱。」

XDDDD 雖然滿賤的,但她說得沒錯。

-----

現在的我,依然沒辦法大方流露出混亂與脆弱的情感;但至少這幾年學會了一些幫助的工具,能夠先接住自己。

我會按摩身體、和自己說話,然後把手放在心窩上,關心受傷的每個部分。我開始相信,我有能力保護和接住自己。我只是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,好好地被安撫。

「躲起來」不再只是害怕傷害/被傷害的生存機制,還多了一種小動物窩進巢穴的安全感。

休息夠了,覺得足夠強壯了,我就會願意走出來。走出巢穴時,看到朋友放在洞口的訊息和小禮物,就感到好溫暖。

希望我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安全感,去接受這個世界的善意。

#上升水象的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