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問的創傷

上篇有提到部門資訊分散的問題,加上我對系統不熟,最近實作時常遇到卡bug,又無法靠自己破解的狀況。

我把資訊稍微整理後,坐在電腦前認真思考:要怎麼定義問題,才能讓對方了解我現在遇到的狀況呢?

工作一段時間後,我發現無論在什麼職位、資歷多久,「清楚地問出問題」很關鍵。同一個問題,用不同的角度切入,就有可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;清晰的表達能力可以縮短溝通成本,同時建立起人們之間的信任感。

思考到一半,同事突然打視訊電話過來;我措手不及地接起,同事說:「你應該有些操作上的問題吧?我現在剛好有空,可以教你。」

這位同事的資歷可以算是前輩了,無論溝通還是做事能力都很優秀,帶人也十分有耐心,但......我還沒想好要怎麼描述問題,腦袋一片漿糊啊!!

我支支吾吾,不曉得該如何啟齒。算了,就硬上吧。我深呼吸吐氣,把腦袋裡的漿糊全部倒出來,內心覺得羞愧又畏縮。

那個當下,我內心閃過好多畫面。

前輩待會就要不耐煩地皺眉了,我彷彿可以聽到他用恥笑的語氣說:「所以你的問題是什麼?我聽不懂。」然後,再下一秒,前輩的手就會穿過螢幕,賞我一巴掌。

這些影像好逼真,真實到我忍不住縮一下,往椅背靠去。

-----

前輩沉吟幾聲後,開口:「妳開一下A視窗。」

我還處在準備挨罵的害怕中,腦袋有點斷線,像木偶娃娃一樣,按照指令操作。

前輩看了一下畫面,繼續說:「好,妳再打開B視窗。對照一下這兩邊的數字,妳看到什麼不同?」

我當下只想直接關機離線,內心在大喊「救命啊我要被打了」,吐不出半句話。後來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,怯懦地指出幾個點,前輩搖搖頭說:「妳還漏考量一個指標。妳看喔,A和B的關連......」前輩條條有理地解釋著,完全沒有不耐煩或其他負面情緒。

我斷線的神經慢慢接回來了,呼吸慢慢恢復平穩,腦內的漿糊漸漸流動著,然後我開始聽懂背後的邏輯了。

我:「原來是這樣,太謝謝你的解惑了。」

前輩趕緊擺手:「別這樣說,這本來就是應該的。新人就是要透過問問題,才會慢慢上手。我才比較抱歉,最近忙到很難撥時間給你。」

我是遇到天使吧QQ

------

下班後,我回想自己發問時的反應,很明顯是創傷被觸動了。

我所想像中那些被辱罵、嘲笑,甚至是挨揍的畫面,都來自我的童年跟職場的經歷。小時候在外面講錯話,回家就是竹子伺候;出社會後話說不清楚,就被主管當著整個部門大力嘲笑。

朋友常常羨慕,說我的表達能力很好,希望擁有我的書寫速度和伶牙俐齒。但我近幾年默默發現,這份流暢的表達能力僅限於我有把握的領域,對於其他不熟悉的領域,我是退縮又保守的,也不願花太多時間與他人討論。

我不敢問太多,怕觸動別人的情緒,也怕自己受傷,所以選擇沉默。開口前戰戰兢兢地構思著,若沒有準備好,寧可繞道而行。

原來這就是發問的創傷。

-----

那,前面說的「堅持清楚定義問題」,算不算是創傷後遺症呢?

我思考了一下,不太算。

清晰的溝通讓我很有成就感,因此會想要一直持續下去。今天的事件只是讓我察覺到,成就感以外,還有其他驅力的存在——恐懼。

了解恐懼的存在、安撫曾經受傷的自己,就能慢慢拿掉這個因素,讓動力變得單純些,也可以更自在地跟他人交流了。

療傷是很長的過程,有時候也不知道盡頭在哪,就且看且走。專心於當下,往往能在日常無意間,發現自己需要被摸摸惜惜的地方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