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聽心得:Burnout的應對之道

受到研究狂熱朋友的影響,我最近有個新習慣,就是把喜歡的podcast內容列成逐字稿、整理成文件,以便隨時咀嚼和閱讀。

其中有一集,剛好談到了Burnout。安迪老師(Andy Hahn)的切入角度很有趣,讓我用新的視角了解發生在身上的事。

我把內容重點整理翻譯出來,或許對需要的人也有幫助。

-------

如何應對工作倦怠(burnout)?

工作倦怠是因為人們沒有正確處理自我和他人的關係。

如果界線太容易被滲透,把別人的問題背到自己身上,人們就會過勞倦怠;但如果界線太過僵硬,人也會倦怠。

因此,防止工作倦怠的方法是擁有彈性、可調整滲透壓的界線。

我選擇讓什麼進來,以及進來多少;我選擇讓什麼出去,以及出去多少。如果我能選擇這些,我只會承擔我選擇承擔的事情,這樣我能夠從容不迫地處理這些事情,成為自己的主宰。如果你能真正做到這一點,你就不會工作倦怠。

怎麼做到這點呢?隨時留心你當下的狀況、想法,以及自己與外部和內部世界的關係。有時候,你會在沒有留心的狀況下突然間承擔了太多,然後感到不知所措。

這時你需要說:「等一下,看看我做了什麼。我承擔了太多,我需要退一步;或者我承擔了太少,我需要前進。」

-------

我在整理的過程中,一直在想,Burnout要怎麼翻譯?

Burnout中文一般翻作「過勞」,即是過度勞動、做太多的意思。可是在安迪老師的認知中,做太少也是會導致這個狀態。這與我的認知產生了衝突。

於是我特別去查了這個字的原意。它的原意是:由於工作慢性壓力而產生各種的身心失調綜合症。我思忖一陣,較為中性翻譯暫定為「工作倦怠症」。

在社會常態下,因過度工作而產生的病狀較為顯著激烈,因此中文常直翻為「過勞」;而在西方社會提到burnout時,大家也傾向理解為壓力過大、工作量太多所導致的身心問題。

基於種種因素,burnout這個詞無論在中英文,都會讓我們更加注意到「過度」的部分,而忽略「過少」的部分。

回想起過去曾待過幾間公司,工作內容就熟駕輕、游刃有餘。但如果我想要攬更多責任、增加挑戰難度,並不會得到額外的薪水或獎賞,久而久之就沒了前進的動力,感到十分消耗。

當時的我都自嘲勞碌命,閒不住才會一直換工作。但仔細想想,也許我一直都在消耗和倦怠的狀態,只是低燒和高燒的差別吧。

這讓我意識到,或許我的病史比原本以為的還長,真驚訝。

調整界線又是另一個話題了。這大概是我這輩子需要持續修習的課題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